close

自由.jpg

在有大把時光消耗的夏天,總算有時間把當年在書店看到但由於厚度卻步的《自由》閱讀完畢。因為是第一次讀強納森‧法蘭岑,會先略過作者的風格不談,待讀完其他作品再來一併感受。

 

家庭(族)與自由

貫穿全書的是「家」及「社群」的概念,書的開頭以主角沃爾特及佩蒂一家居住的美國典型的白人社區開始,經過一連串生活的混亂後,夫妻在另一個社區重修舊好,原本和鄰居關係緊張的沃爾特也因為佩蒂的到來,重新找回和平。書的內容橫跨了好幾代,作者特地追溯了角色的家族傳統,似乎暗示了在新大陸這麼自由的國度,每個人仍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會是自由的。每對父母都曾經是另外兩對父母的孩子,當年從父母那裡得不到的,如今拚了命都想要給孩子,可是最後會發現,關係注定會變質,這一代的經驗和傷痕會完整複製到下一代,成為不變的法則及新的傷口。

 

 

性別與自由

首先,書裡的女性角色沒有太不自由,是令人欣慰的。但在很多方面,書名取為《自由》,法蘭岑卻一再強調自由不快樂的一面,以及看似自由的表面裡暗藏的困境。做為一名女性,佩蒂因為母親長期從政疏忽家庭,而選擇作為一名專心照料子女的家庭主婦,丈夫沃爾特沒有疏忽她的辛苦,但最終卻還是將與兒子喬伊破裂的關係怪罪到佩蒂身上。女兒潔西卡從小到大都是不需要父母擔心的孩子,也很少計較母親對弟弟喬伊過度關愛,但最終的命運免不了被母親拿來與弟弟比較,並強調喬伊最終還是「贏了」。在喬伊的視角下,女友康妮與其母親卡洛爾都是低自己一等的,那對被男人拋棄的孤母棄兒。沃爾特的新女友拉麗莎或許是較特別的,一個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女孩,一個考慮將自己的輸卵管結紮的印度裔女人,可是她終究是男人身邊的輔助角色。在這些前提下,再去看這本書的男人們,會發現沒有好驚奇的,男人都是男人該有的樣子,與父親關係緊張,渴望出人頭地,即使表面上打著什麼口號,心中還是有世界需要繞著自己而轉的想法。這樣的男人又是自由的嗎?我並不認為。性別在這本書裡,比起歧視或者平權等議題,我認為凸顯的是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被困在自己的性別角色裡,因此除了那些無可避免的衝突外,也會常常對於賦予這個框架的社會感到無力甚至絕望。

 

種(國)族與自由

從書名就可以看出,這是本很「現代美國」的小說,不乏一些(角色在)宣揚美國式自由主義的痕跡。小說裡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使喬伊對自己的生活及存在開始產生不少的質疑的911事件。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國內對此事件不同的聲音,包括保守主義及自由主義的論戰。喬伊相較於其父親沃爾特更像典型白人男性的代表,是一個共和黨的擁護者,支持美國的新保守主義在中東的戰爭,而後果就是在書的後半段受到了道德良心的挑戰,卻也是與父親長期以來惡劣關係的轉捩點。在此我們也可以看到自由與國族主義的衝突,理想上,一個國家如果需要完全的穩定,國內要呈現均質的狀態,但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而在崇尚自由的美國,更是難上加難。這也是為什麼會有911陰謀論的原因了。書中唯一出現的非白人是拉麗莎,作者特別描述了沃爾特帶拉麗莎出外時,旁人異樣的眼光,就和只有拉麗莎一位非白人在書中一樣突兀且尷尬。一般來說,美國是自由的代名詞,但作者想要說的或許是,有時候太自由了,我們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太多選擇了,所以我們甚至有時寧願選擇不自由。

 

環境與自由

書中處理的是蔚藍鶯保育與人口過剩之間的衝突。在人口加速膨脹的21世紀,人類嚴重威脅了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空間。但故事很弔詭的是,蔚藍山基金會竟與負責開採煤礦的公司合作,因為需要廣大的土地來做為自然保護區。但這也不是幾乎可以預見不能成功的原因,而是理想與現實那道永遠不能跨越的鴻溝。儘管表面上維護男女平等,沃爾特內心還是知道這是不可能真正達到的境界;同樣的,高舉著環保旗幟的沃爾特,還是得陷入該不該為了事情妥協的掙扎,例如為了基金會,願不願意讓與妻子外遇的好友理查幫忙這個計畫。為什麼環境保育始終是個理想?它之所以不能變成日常的原因,除了人的本性、驕傲,或許也因為我們那永遠放心不下的日常,等到我們終有一天放下了,回歸自然的時候,也不是能夠談保育的時機了。

 

什麼是自由?

這本該從文章一開始就定義,放到最後來談是以總結。大眾對「自由」最普遍的認知從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開始,此後被寫進多國的憲法裡,爾後有以此理念為中心的意識形態自由主義,在政治角力中不斷被拿來使用。當然也不能不提西方傳統聖經的自由意志(free will),人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這件事已經爭辯了幾千年,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答案。書裡的自由卻無法輕易地符合以上任何定義,他們都是自由的,也都是不自由的,這句有說跟沒說一樣的話想要說的是,我們能自由的去做每個選擇,但選擇完的生活如果不是我們想要的,是更多的自由就能填補的嗎?如果選擇完的生活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自由去做任何可能破壞這一切的選擇?

 

《自由》與我

小說課的教授說,如果一本小說看完一遍就不會想看第二遍就不是一本好小說,而《自由》真的是需要看好多次去發掘更多細節的小說,如果有機會,將來對人生有更透徹的領悟時,我會再打開它一次。自由某種程度上是理想,但《自由》講的是現實,例如喬伊上大學時的迷惘,理查太順遂時的迷失,法蘭岑不談大道理,但你總能在他的角色裡看見自己的影子。

 

圖片來源:Readm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